ilovexiqiao的个人空间 - 溪桥 - 我们爱西樵
该组字画为清代陕甘总督、四川阆中人马德昭的作品,以故左下落款为“西蜀马德昭”。原件为石刻。古代科举以五经取士,每经首选一人成为“魁”,所以当时学宫多筑有魁星楼,塑造魁星点斗像奉祀。此图以儒家提倡的“正心修身,克己复礼”八字组成魁星形象,一脚翘起托一“斗”字,一脚立“鳌”字上,取“... 全文

前天18:18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顺治皇帝有云:来时糊涂去时迷,空在人间走一回,未曾生我谁是我,生我之后我是谁,长大成人方知我,合眼朦胧又是谁,不如不来亦不去,亦无烦恼亦无悲。习近平主席有云: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 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

06-27 17:17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「荣宠」和「侮辱」,两者看起来好像一对矛盾的形容词,但老子认为施之于人身上,却同样地造成了「惊恐」,一样会使人惶恐不安。这到底是什么一回事?老子《道德经》第十三章说:「宠辱若惊,贵大患若身」,意思是无论是受到别人施予的「荣宠」,还是「侮辱」,都好像受到惊吓一样,那是因为我们常常把... 全文

06-26 18:30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习近平主席指出:“中华民族历来讲求‘天下一家’,主张民胞物与、协和万邦、天下大同,憧憬‘大道之行,天下为公’的美好世界。”“民胞物与”包括“民胞”和“物与”两个方面。就“民胞”来说,作为每一生命个体的人,既生于天地间,就必须自觉地“与天地合其德,与日月合其明”,所以都应该尽自己的... 全文

06-25 10:13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出自《道德经》第十五章:“宠辱若惊,贵大患若身。何谓宠辱若惊?宠为下;得之若惊,失之若惊,是谓宠辱若惊。”释义: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,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。什么是宠辱若惊?宠,不要认为比辱好哦,老子说宠为下而已。得(宠)若惊,失(宠)若惊。同样辱也一... 全文

06-24 14:11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出自《道德经》第四章“道冲,而用之或不盈。渊兮似万物之宗。锉其锐,解其纷,和其光,同其尘。湛兮似或存。吾不知其谁之子,象帝之先。”“象帝”,万物有象,所以象帝为万物之总称。万象之长。王安石曰:“象者,有形之始也;帝者,生物之祖也。”老子并没有否定象帝的存在和作用。这里表达了老子对... 全文

06-22 12:58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。众多民族各有其发展的历史与文化,是中华民族的多元性;有着长期在统一国家中共处并发展其统一不可分割的联系,最终自觉地联合成不可分割的整体,是中华民族的一体性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目标。“以中国式现代化,全面... 全文

06-19 18:51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善莫大焉(shàn mò dà yān)的意思: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。出处为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人谁无过?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”后人将其提炼为“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?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”

06-19 18:33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原指用耳朵听,后也用作 用鼻子嗅。【组词】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“百闻不如一见”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食而不知其味。”《弟子规》:“闻过怒,闻誉乐,损友来,益友却;闻誉恐,闻过欣,直谅士,渐相亲。”闻过则喜: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中记载:“子路,人告之以有过则... 全文

06-15 18:38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出自《论语·为政》的内容,意思是说话少过失,做事少悔恨,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。【原文】子张学干禄,子曰:“多闻阙(quē)疑,慎言其余,则寡尤(yóu),多见阙殆,慎行其余,则寡悔。言寡尤,行寡悔,禄在其中矣。【释义】子张向孔子请教求仕禄之道。孔子说:“要博学多闻,有疑之事存而勿论... 全文

06-15 18:01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被褐怀玉(pī hè huái yù),意思是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。比喻虽是贫寒出身,但有真才实学。褐,粗布衣服.被,通“披”。出自《道德经》第七十章“知我者希,则我者贵。是以圣人被褐怀玉。”懂得我的理论的人非常稀少,效法我的理论的人更是难能可贵的。老子在这里谈到了圣人(得道者... 全文

06-13 14:30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穷释子,口称贫,实是身贫道不贫。贫则身常披缕褐(lǚ hè),道则心藏无价珍。“穷释子”:“穷”就是穷出家人;“释子”就是出家人,释迦牟尼佛的弟子,这释子。“口称贫”:他自己常常称呼他自己叫贫僧。虽然他身看着好像是穷似地,可是他道就不贫穷,有道德;他的道德是富贵的。“缕”lǚ:缕... 全文

06-13 14:10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原文出自《金刚经》第二十八品不受不贪分:“须菩提,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。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,得成于忍,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。何以故?须菩提,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。”须菩提白佛言:“世尊,云何菩萨不受福德?”“须菩提,菩萨所作福德,不应贪著,是故说不受福德。”

06-11 14:11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该成语典出《论语·先进》:"南容三复白圭,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"。指反复诵读白圭诗句以警示言行谨慎的典故。该成语源自孔子弟子南容(南宫括)反复吟诵《诗经》"白圭之玷"诗句以自警,孔子因欣赏其慎言品格而将侄女许配给他的历史记载 。成语核心含义强... 全文

06-11 11:48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原文出自《论语》:子贡曰:“贫而无谄,富而无骄,何如?”子曰:“可也。未若贫而乐,富而好礼者也。”释义:子贡说:“贫穷却不谄媚,富有却不骄慢,怎么样呢?”孔子说:“可以啊。但是还比不上贫穷而能乐道,富有而能好礼的人啊。”古本“乐”后有“道”字(见皇侃《论语义疏补》),意更明确。

06-09 16:42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出自佛经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:“不可思,不可议,不可量,不可说”“不可思议神力”释义:不可思维,不可议论,不可测量,不可言说。不可议和不可说的差别:不可说是 不可言语表达。不可议是 表达或比如出来,但不可猜测、议论、思维。因言语道断。道可道非常道。比如我上面的解释不圆满,其他人有异... 全文

06-08 20:33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譬如(pì rú),有举例子和打比方双重意思。《说文》:“譬,谕也。”相似词:比如、例如、譬喻。句子:「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共之。」--《论语》「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。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。」--《了凡四训》以前的种种,不管好坏,都已经成为了过去,就像昨天已经死去了一样。... 全文

06-06 14:44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中国俚语:「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。」说出「因果」的最基本原则。因缘的意思,因是主要的原因,缘是助缘,是「彼与此」的空间关系。例如一粒种子种在土壤里,须要仰赖天候、气温、水分、阳光、土壤的帮助,种子是因,缘帮助它发芽成长;如果播种在干旱的土地上,这颗种子有因,却没有遇到缘,可能就不会... 全文

05-08 18:32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「香」,浅说是戒定真香,说得深一点,就是佛法常讲的「五分法身香」。我们供佛,香是最普通的。但是一定要懂得香是表法,不是多烧几支香,佛菩萨就会多保佑你一点,没有这个道理。香表的意思很多,最浅显的是表信香。换言之,我们给佛菩萨、天龙鬼神传达讯息,第一就是燃香,他们闻到香气就知道我们要... 全文

05-04 18:04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《孟子•梁惠王下》曰:“老而无妻曰鳏,老而无夫曰寡,老而无子曰独,幼而无父曰孤。”《礼记》曰:“矜(鳏)、寡、孤、独、废疾者皆有所养。”

05-04 13:32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最近来访

(1)
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