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lovexiqiao的个人空间 - 溪桥 - 我们爱西樵
喜怒哀乐:人的各种情绪。出处《中庸》: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;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。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什么是喜?什么是乐?它们有区别吗?喜:强调的是由外物所引发的心情上愉快。强调点是外物引起,是一个相对短暂的时间段。人生四大喜:... 全文

04-23 18:11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【原文】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。故人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,使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,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;男有分,女有归;货恶其弃于地也,不必藏于己;力恶其不出于身也,不必为己。是故谋闭而不兴,盗窃乱贼而不作,故外户而不闭,是谓大同。  ——〔春秋至秦... 全文

04-17 18:28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洗心涤虑[ xǐ xīn dí lǜ ]释义:涤除私心、杂念。比喻彻底改悔。涤:繁体滌,表示在流动的河水中用木棒捣衣去污。古人称浸身为“浴”,洗头为“沐”,冲水为“澡”,洗手脸为“盥[guàn]”,泡脚为“洗”。“洗”:①本义,动词:把脚放在水盆里泡净。②动词:用水冲刷干净。③副... 全文

04-16 14:43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洗尽铅华:洗去伪装世俗的外表,从纷繁复杂中解脱出来,回归自然朴素的状态。“铅华”一词,在古代化妆术语中指用来涂抹在脸上以增白和美化肤色的化妆品,常常是用来指代人为装饰的表面或外在的形象。当人们说一个人“洗尽铅华”时,通常意味着这个人已经抛弃了外在的修饰和伪装,放下了繁重的世俗压力... 全文

04-16 10:27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权:姑且、暂且。宜:适宜。计:计谋、办法。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。拓展:权巧方便

04-14 13:46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孟子曰:“君子之于禽兽也,见其生,不忍见其死;闻其声,不忍食其肉。” 那么这种看到了才会产生的慈悲心是不是真正的慈悲心呢?当然是了。社会中没看到场景,凭空想象就能大发慈悲的只是少数人,如果非要这样才能算是真正的爱心和慈悲,那么大多数人就会被排斥在外。儒家的思想是希望让越来越多的... 全文

04-13 14:27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代表重要的道德观念,每个字还对应着特定的方位和五行属性:仁:对应东方,属木。仁学强调慈爱和人与人之间的同情之心,象征着生命的生长和繁荣。义:对应西方,属金。义代表着正义和公正,是人体呼吸系统和皮肤的保护力量。礼:对应南方,属火。礼学研究社会等... 全文

04-13 10:15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鞋儿破,帽儿破,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,他笑我,一把扇儿破南无阿弥陀佛,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,南无阿弥陀佛哎嘿,哎嘿,哎嘿无烦无恼无忧愁,世态炎凉皆看破走啊走,乐呀乐哪里有不平哪有我,哪里有不平哪有我鞋儿破,帽儿破,身上的袈裟破笑我疯,笑我颠,酒肉穿肠过南无阿弥陀佛,南无阿弥陀佛... 全文

04-11 13:33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善巧方便 又作方便善巧、善权方便、权巧方便、善方便、巧方便、权方便。或单称为善巧、善权、巧便、方便。即随顺机宜而施设的巧妙智用。一切菩萨教化一切众生,所用的方法是权巧方便法,不是恒常不变的法,在这个时候可以用,到了那个时候就不一定可以用,这是观机逗教,因人说法,应病予药的方便法。... 全文

04-11 12:26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现在许多人喜欢说:“酒肉穿肠过,佛祖心中留。”济公和尚的这句话,往往被他们拿来当挡箭牌,一度作为可以肆意吃肉喝酒的“铁证”。实际上世人仅知有前两句,却不 知济公还有后两句“世人若学我,如同进魔道”,从而以讹传讹,误导了无量迷茫众生。印光大师在《文钞》中,关于这方面也有诸多教言,劝... 全文

04-11 12:24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缕:线。半丝半缕:半根丝,半缕线。形容数量少,价值极其微小的东西。出自朱柏庐《治家格言》,亦称《朱子家训》《朱子治家格言》朱柏庐(1627-1698),原名朱用纯,字致一,自号柏庐,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,著名理学家、教育家,是朱熹的第十三世孙。

04-11 09:04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《菜根谭》处世不必邀功,无过便是功;与人不求感德,无怨便是德。《六祖坛经》公曰: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,帝问云:朕一生造寺度僧,布施设斋,有何功德?达摩言:实无功德。弟子未达此理,愿和尚为说。师曰:实无功德。勿疑先圣之言。武帝心邪,不知正法,造寺度僧,布施设斋,名为求福,不可将福便... 全文

04-07 14:09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欲说还休:本来想说,又停下不说,多用于说明情绪复杂,难以表达。【原文】辛弃疾《丑奴儿·书博山道中壁》少年不识愁滋味,爱上层楼。爱上层楼,为赋新词强说愁。而今识尽愁滋味,欲说还休。欲说还休,却道“天凉好个秋”!【译文】人年轻的时候不懂忧愁的滋味,喜欢登高远望。喜欢登高远望,为了写出... 全文

04-04 17:40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搜索枯肠,汉语成语,拼音是sōu suǒ kū cháng,搜寻枯空的肚肠。形容动脑筋竭力思索(多指写诗文)。近义词:挖空心思、绞尽脑汁、煞费苦心、殚精竭虑

04-04 16:48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海桑陵谷(hǎi sāng líng gǔ) 【解释】沧海变桑田,山陵变深谷,比喻世事变迁极大。 【出处】清·朱彜尊《玉带生歌》:“海桑陵谷又经三百秋,以手摩挱尚如故。”【拓展】沧海桑田、海枯石烂

04-03 18:00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出自《六祖坛经》行由品: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:「吾向汝说,世人生死事大,汝等终日只求福田,不求出离生死苦海,自性若迷,福何可救?汝等各去自看智慧,取自本心般若之性,各作一偈,来呈吾看。若悟大意,付汝衣法,为第六代祖。火急速去,不得迟滞,思量即不中用,见性之人,言下须见,若如此者,轮... 全文

04-02 13:43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出自《道德经》第二章: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已;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已。故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较,高下相倾,音声相和,前后相随。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,万物作焉而不辞,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功成而弗居。夫唯弗居,是以不去。【解读】:天下都知道美是什么,丑自然就存在了;... 全文

04-01 18:22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出自《金刚经》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。”“须菩提!若菩萨有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即非菩萨。”“如来所说身相,即非身相。”“须菩提!所谓佛法者,即非佛法。”“庄严佛土者,即非庄严,是名庄严。”“甚大,世尊!何以故?佛说非身,是名大身。”“须菩提!佛说般若... 全文

03-31 18:42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三心:过去心、现在心、未来心。四相: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。

03-30 12:01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【释义】善意的话语让人听了即使在寒冷的冬天都会心生暖意;而怀有恶意的话语让人听了即使在酷热的夏天都会心生寒意。三冬:答案一,三冬是指三个冬季,即三年。答案二,三冬是指冬季三个月,就是冬天的代名词。指孟冬(阴历十月)、仲冬(阴历十一月)、季冬(阴历十二月)。答案三,三冬是指冬季的第... 全文

03-27 18:44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最近来访

(1)
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