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鲜事 - 第2页 - ilovexiqiao的个人空间 - 溪桥 - 我们爱西樵
菩提心是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(ā nòu duō luó sān miǎo sān pú tí)”的简称。“菩提”二字,是印度的梵语,翻译为“觉”,也就是成佛的意思。“发”者,是发起。故发菩提心者,便是发起成佛的心。为什么要成佛呢?为利益一切众生。须如何修持乃能成佛呢?须广修一... 全文

02-20 17:17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菩萨,是菩提萨埵的略称,意思是觉有情或引渡众生,修持大乘六度,求无上菩提,利益众生,于未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。大悲:观音菩萨,普陀山大智:文殊菩萨,五台山大行:普贤菩萨,峨眉山大愿:地藏菩萨,九华山

02-18 18:41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智常一日问师曰:佛说三乘法,又言最上乘,弟子未解,愿为教授。师曰:汝观自本心,莫着外法相。法无四乘,人心自有等差。见闻转诵,是小乘;悟法解义,是中乘;依法修行,是大乘。万法尽通,万法俱备,一切不染,离诸法相,一无所得,名最上乘。乘是行义,不在口争,汝须自修,莫问吾也,一切时中,自... 全文

02-16 23:06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出自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1943年《百侯中学校歌》:源头活水,逝如梅河;廓岭凌云,无或蹉跎;生辰美吉,树人已多;千灾万难,如琢如磨;金刚坚利,克服凶倭;与国同寿,与民同歌。手脑双敲,未知之门;岁寒松柏,求仁得仁;千教万教,教人求真;千学万学,学做真人;努力创造,始败终成;文化为... 全文

02-16 17:59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人生之课题,借事磨炼,面对挫折。 人生之意义,造福人群,道风传德。 人生之必经,先苦后甘,精雕细琢。 人生之究竟,觉醒本性,生死解脱。修行之发愿,自渡渡人,无私无我。 修行之功课,真性不变,破妄无着。 修行之历程,六度万行,慈悲喜舍。 修行之目的,观照般若,见性成佛。修行人生细探... 全文

02-14 14:23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美大圣神:指人道德完善的四种境界。【原文】出自《孟子·尽心下》「何谓善?何谓信?」曰: 「可欲之谓善,有诸己之谓信。充实之谓美,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,大而化之之谓圣,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。」【释义】「什么叫善?什么叫信呢?」孟子回答:「心中对美好的向往,那个称之为「善」,而自己喜欢这... 全文

02-13 16:32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出自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「敢问夫子恶乎长?」 曰:「我知言,我善养吾浩然之气。」 「敢问何谓浩然之气?」 曰:「难言也。其为气也,至大至刚,以直养而无害,则塞于天地之闲。其为气也,配义与道;无是,馁也。是集义所生者,非义袭而取之也。行有不慊于心,则馁矣。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,以其外... 全文

02-13 09:25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guān zì zài pú sà 观 自 在 菩 萨 xíng shēn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shí 行 深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时 zhào jiàn wǔ yùn jiē kōng 照 见 五 蕴 皆 空dù yí qiè kǔ è 度 一 切 苦 ... 全文

02-12 14:17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至圣:孔子、复圣:颜子(颜回)、宗圣:曾子(曾参shen)、述圣:子思(孔伋ji)、亚圣:孟子(孟轲)。这就是 儒家五圣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 子思,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。因其思想相继相承,故被称为“道统”。其中,颜回中年早逝,其他四位圣人都有经典著作传世:孔子的《论语》(由孔子... 全文

02-11 23:46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孟子提出“四心”说:恻隐之心,仁之端也;羞恶(wu)之心,义之端也;辞让之心,礼之端也;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此四心,是孟子伦理思想的核心,他认为人人与生俱来皆有四心,它们是仁、义、礼、智四种德性的发端,简称四端。

02-10 22:29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相,是什么?是眼所见,是耳所闻,是鼻所嗅,是舌所尝,是身所触,是意所念。于起心动念处生,一切皆不离此。四相:我相,人相,众生相,寿者相。诸相非相: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。实相无相:吾有正法眼藏,涅槃妙心,实相无相,微妙法门,不立文字,教外别传,付嘱摩诃迦叶。无... 全文

02-09 23:37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出自于《孟子·尽心上》孟子谓宋句践曰:“子好游乎?吾语子游。人知之,亦嚣嚣;人不知,亦嚣嚣。”曰:“何如斯可以嚣嚣矣?”曰:“尊德乐义,则可以嚣嚣矣。故士穷不失义,达不离道。穷不失义,故士得己焉;达不离道,故民不失望焉。古之人,得志,泽加于民;不得志,修身见于世。穷则独善其身,达... 全文

02-09 11:19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穷:穷途末路,穷困。达:通达顺畅;显达,得到显赫的地位。义:正义。道:道德。“穷不失义”:即使身处贫困窘迫之境,也不放弃道义。“达不离道”:即使顺利达官显贵,也不背离道德。

02-08 21:07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殚精竭虑dān jīng jié lǜ殚:用尽。竭:费尽。【释义】用尽精力,费尽心思。

02-07 19:22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假如我们是听到过失很生气,别人称赞我们,我们就洋洋得意,假如我们是这种态度,能不能赢得朋友的信任?就很困难,就会造成“损友来,益友却”。为什么损友要来?因为他很清楚,只要给你几句美言,你就会神魂颠倒,到时候他就有机可乘了... 全文

02-07 13:30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惮dàn:害怕;畏难。【释义】有过失不要怕改正【出处】 《论语》子罕篇 子曰:“主忠信,毋友不如己者,过则勿惮改。” 【白话】 孔子说:“为人行事当以忠信为本,不要与志趣不像自己的人交朋友,有了过失就不要怕改正。” 自己主忠信,心向圣贤大道,为人行事当以忠信为本,则交友亦当交忠... 全文

02-07 11:01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《大学》:汤之盘铭曰:“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”康诰曰:“作新民。”诗曰:“周虽旧邦,其命惟新。”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。注释汤:即成汤,商朝的开国君主。盘铭是刻在器皿上警醒自己的箴言。成汤刻在澡盆上的箴言说:“如果能够做到一天新,就应保持天天新,新了还要更新。”

02-03 12:54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正,止于一,止于至善也。“上”加一竖为“止”,“止”加一横为“正”。一横是天,一竖是地,做人就应顶天立地,持中守正。

02-03 11:58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老君曰:大道无形,生育天地;大道无情,运行日月;大道无名,长养万物;吾不知其名,强名曰道。夫道者:有清有浊,有动有静;天清地浊,天动地静。男清女浊,男动女静;降本流末,而生万物。清者浊之源,动者静之基。人能常清静,天地悉皆归。夫人神好清,而心扰之;人心好静,而欲牵之。常能遣其欲,... 全文

02-03 11:25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在佛教中,「六度」(又称六波罗蜜、六度波罗蜜、到彼岸)是指修行者为了达到涅槃境界所必须实践的六种美德。这六度分别是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和智慧,它们共同构成了修行者通往觉悟的道路。布施无为 持戒律己 忍辱包容精进服务 禅定素位 智慧通达

02-03 10:58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最近来访

(1)
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