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lovexiqiao的个人空间 - 溪桥 - 我们爱西樵
原文出自《金刚经》第二十八品不受不贪分:“须菩提,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。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,得成于忍,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。何以故?须菩提,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。”须菩提白佛言:“世尊,云何菩萨不受福德?”“须菩提,菩萨所作福德,不应贪著,是故说不受福德。”

前天14:11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该成语典出《论语·先进》:"南容三复白圭,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"。指反复诵读白圭诗句以警示言行谨慎的典故。该成语源自孔子弟子南容(南宫括)反复吟诵《诗经》"白圭之玷"诗句以自警,孔子因欣赏其慎言品格而将侄女许配给他的历史记载 。成语核心含义强... 全文

前天11:48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原文出自《论语》:子贡曰:“贫而无谄,富而无骄,何如?”子曰:“可也。未若贫而乐,富而好礼者也。”释义:子贡说:“贫穷却不谄媚,富有却不骄慢,怎么样呢?”孔子说:“可以啊。但是还比不上贫穷而能乐道,富有而能好礼的人啊。”古本“乐”后有“道”字(见皇侃《论语义疏补》),意更明确。

06-09 16:42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出自佛经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:“不可思,不可议,不可量,不可说”“不可思议神力”释义:不可思维,不可议论,不可测量,不可言说。不可议和不可说的差别:不可说是 不可言语表达。不可议是 表达或比如出来,但不可猜测、议论、思维。因言语道断。道可道非常道。比如我上面的解释不圆满,其他人有异... 全文

06-08 20:33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譬如(pì rú),有举例子和打比方双重意思。《说文》:“譬,谕也。”相似词:比如、例如、譬喻。句子:「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共之。」--《论语》「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。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。」--《了凡四训》以前的种种,不管好坏,都已经成为了过去,就像昨天已经死去了一样。... 全文

06-06 14:44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中国俚语:「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。」说出「因果」的最基本原则。因缘的意思,因是主要的原因,缘是助缘,是「彼与此」的空间关系。例如一粒种子种在土壤里,须要仰赖天候、气温、水分、阳光、土壤的帮助,种子是因,缘帮助它发芽成长;如果播种在干旱的土地上,这颗种子有因,却没有遇到缘,可能就不会... 全文

05-08 18:32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「香」,浅说是戒定真香,说得深一点,就是佛法常讲的「五分法身香」。我们供佛,香是最普通的。但是一定要懂得香是表法,不是多烧几支香,佛菩萨就会多保佑你一点,没有这个道理。香表的意思很多,最浅显的是表信香。换言之,我们给佛菩萨、天龙鬼神传达讯息,第一就是燃香,他们闻到香气就知道我们要... 全文

05-04 18:04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《孟子•梁惠王下》曰:“老而无妻曰鳏,老而无夫曰寡,老而无子曰独,幼而无父曰孤。”《礼记》曰:“矜(鳏)、寡、孤、独、废疾者皆有所养。”

05-04 13:32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喜怒哀乐:人的各种情绪。出处《中庸》: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;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。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什么是喜?什么是乐?它们有区别吗?喜:强调的是由外物所引发的心情上愉快。强调点是外物引起,是一个相对短暂的时间段。人生四大喜:... 全文

04-23 18:11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【原文】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。故人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,使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,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;男有分,女有归;货恶其弃于地也,不必藏于己;力恶其不出于身也,不必为己。是故谋闭而不兴,盗窃乱贼而不作,故外户而不闭,是谓大同。  ——〔春秋至秦... 全文

04-17 18:28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洗心涤虑[ xǐ xīn dí lǜ ]释义:涤除私心、杂念。比喻彻底改悔。涤:繁体滌,表示在流动的河水中用木棒捣衣去污。古人称浸身为“浴”,洗头为“沐”,冲水为“澡”,洗手脸为“盥[guàn]”,泡脚为“洗”。“洗”:①本义,动词:把脚放在水盆里泡净。②动词:用水冲刷干净。③副... 全文

04-16 14:43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洗尽铅华:洗去伪装世俗的外表,从纷繁复杂中解脱出来,回归自然朴素的状态。“铅华”一词,在古代化妆术语中指用来涂抹在脸上以增白和美化肤色的化妆品,常常是用来指代人为装饰的表面或外在的形象。当人们说一个人“洗尽铅华”时,通常意味着这个人已经抛弃了外在的修饰和伪装,放下了繁重的世俗压力... 全文

04-16 10:27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权:姑且、暂且。宜:适宜。计:计谋、办法。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。拓展:权巧方便

04-14 13:46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孟子曰:“君子之于禽兽也,见其生,不忍见其死;闻其声,不忍食其肉。” 那么这种看到了才会产生的慈悲心是不是真正的慈悲心呢?当然是了。社会中没看到场景,凭空想象就能大发慈悲的只是少数人,如果非要这样才能算是真正的爱心和慈悲,那么大多数人就会被排斥在外。儒家的思想是希望让越来越多的... 全文

04-13 14:27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代表重要的道德观念,每个字还对应着特定的方位和五行属性:仁:对应东方,属木。仁学强调慈爱和人与人之间的同情之心,象征着生命的生长和繁荣。义:对应西方,属金。义代表着正义和公正,是人体呼吸系统和皮肤的保护力量。礼:对应南方,属火。礼学研究社会等... 全文

04-13 10:15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鞋儿破,帽儿破,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,他笑我,一把扇儿破南无阿弥陀佛,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,南无阿弥陀佛哎嘿,哎嘿,哎嘿无烦无恼无忧愁,世态炎凉皆看破走啊走,乐呀乐哪里有不平哪有我,哪里有不平哪有我鞋儿破,帽儿破,身上的袈裟破笑我疯,笑我颠,酒肉穿肠过南无阿弥陀佛,南无阿弥陀佛... 全文

04-11 13:33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善巧方便 又作方便善巧、善权方便、权巧方便、善方便、巧方便、权方便。或单称为善巧、善权、巧便、方便。即随顺机宜而施设的巧妙智用。一切菩萨教化一切众生,所用的方法是权巧方便法,不是恒常不变的法,在这个时候可以用,到了那个时候就不一定可以用,这是观机逗教,因人说法,应病予药的方便法。... 全文

04-11 12:26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现在许多人喜欢说:“酒肉穿肠过,佛祖心中留。”济公和尚的这句话,往往被他们拿来当挡箭牌,一度作为可以肆意吃肉喝酒的“铁证”。实际上世人仅知有前两句,却不 知济公还有后两句“世人若学我,如同进魔道”,从而以讹传讹,误导了无量迷茫众生。印光大师在《文钞》中,关于这方面也有诸多教言,劝... 全文

04-11 12:24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缕:线。半丝半缕:半根丝,半缕线。形容数量少,价值极其微小的东西。出自朱柏庐《治家格言》,亦称《朱子家训》《朱子治家格言》朱柏庐(1627-1698),原名朱用纯,字致一,自号柏庐,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,著名理学家、教育家,是朱熹的第十三世孙。

04-11 09:04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《菜根谭》处世不必邀功,无过便是功;与人不求感德,无怨便是德。《六祖坛经》公曰: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,帝问云:朕一生造寺度僧,布施设斋,有何功德?达摩言:实无功德。弟子未达此理,愿和尚为说。师曰:实无功德。勿疑先圣之言。武帝心邪,不知正法,造寺度僧,布施设斋,名为求福,不可将福便... 全文

04-07 14:09 来自版块 - 学习

最近来访

(1)


返回顶部